教乐司的门口有两个衙卫在站岗,张一辰探头探脑往里瞅,有个盈门墙感觉院子挺大。
张一辰问站岗得:“我能进去吗?”
站岗的:“你是。。。?”
站岗的也不瞎,刚才那一辆马车好像是皇宫的,因为只有皇宫的马车可以用黄色的顶盖。
张一辰道:“我是来上班的。”
站岗的:“上啥班的?”
这是从里边出来一个四五十岁的半大老头,两位站岗的道:“见过司长大人,这人说他是来上班的。”
老头道:“你是。。。监正。”
一辰挠挠头道:“应该是。”
老头看着这个半大小子不大相信道:“你贵姓?”
一辰:“免贵姓张,名辰。”一辰心道,李老二真坑爹,人家上任都有文书,到我咋成吕的啦,口头上说说就算了。
老头脸色大变,腰一鞠到地道:“下官教乐司司长崔贵,见过监正大人。”
张一辰赶忙扶了一把道:“唉呀,免礼免礼,以后不准这样了,见面点个头就行了。”
张一辰:“我比你官大。”
崔贵:“当然,整个教乐司你说了算。”
张一辰:“你不是司长么?”
崔贵:“可你是监正。”
一辰:“我给你说实话吧,我啥也不会五音不全。只会写写词,这样以前咋样,现在还咋样。我只管写写词,你编曲。”
崔贵:“这。。。这。。。”
一辰一拍崔贵肩膀道:“就这样了定了,该干么干么去,我的想想词。”
崔贵:“监正大人,你还是和下官见见所有教乐司的人吧,到时候陛下问起你来一问三不知就是下官的不是了。”
一辰一想也对:“好,那就见见。”
在一间大房子里张一辰和大家见了面,有崔贵的介绍张一辰才知道,教乐司不光管音乐,还管舞蹈。带上打杂的有二三百号人,女的多男的少,除了几个乐师,打杂的,看门的,剩下的基本上没男的。一辰就一句话:“一切照旧,听崔司长的。”
张一辰:“这么多小孩子是谁家的。”
崔贵:“大部分是罪人之后。”
“啥?”一辰吃了一惊。
崔贵小声说:“就是诛连九簇后剩下来的人。这里边除了买来的,大部分歌女,舞女都是罪人之后。”
一辰:“那给她们工资吗?”
崔贵:“啥工资?”
一辰:“月奉,月银?”
崔贵:“没有,不杀她们就不错了,还给银子,她们都是奴籍。”一辰这才想起来大唐还是有奴隶的。真有点看不惯,俺也没办法。。。。。。
吃饭是崔贵请的,去了一家酒楼,大唐人是分食制的,往席子上一坐一人一张小胡桌,尼玛,咋感觉像日本人。也是日本人的习俗是受了唐宋时期的影响。酒楼也没啥花样,除了煮,就是炖。
崔贵老跟在后边一点也不习惯,把你们这里唱的最好的歌女都给我叫来,崔贵的办事效率还是杠杠的。让她们唱自己最拿手的。挨个听了一遍,没有一个高亢的,都适合唱慢歌情歌,看样子,唐人还是喜欢温柔的。滴蜡看样是没有的,那时的蜡烛都是动物油造的。
崔贵没有一点不耐烦。
张一辰道:“我这有一首词,我给你们哼一遍,唱好唱坏就看你们自己的啦。”
我敢说
鸟儿寄居山林是为了
翻看每片树叶
我敢说
鱼儿潜游海底
是为了
数遍那每一颗砂砾
我敢说
孩儿攀上山顶
是为了
追赶那天边的彩虹
树叶的背面有鸟儿的乐谱
砂砾的底下有鱼儿的诗篇
古老的传说
美丽的传说
绣满了
绣满了
天边的彩虹
古老的传说
美丽的传说
快追赶
快追赶
天边的彩虹
张一辰:“崔司长,编曲我可不会,交给你们了。我要寻找灵感,所以不能天天来,以后这里还是你说了算。”说了一大通就是想当甩手掌柜,“崔司长,我想在这住一晚,有住的地方吗?”回家得挨揍,不敢回去了。
“有,有请随下官来。”崔贵道。
住的地方还算干净,崔贵家就住在长安城里,天刚擦黑就回去了。长安城晚上是要宵禁的,就是各回各家,各找各妈,晚上都不准出门。
长安城就想象棋棋盘,分隔成一个个小长方块,朱雀大街就是楚河汉界,太极宫就是老将呆的地方,真不知道象棋棋盘是不是根据长安城画出来的。如果按照象棋棋盘的路数,一准能把李世民打趴下。
晚上没法出门,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,怪不了人们爱打孩子,晚上没事干,也没有电视看,除了打打孩子,造造人别的没有啥娱乐项目。
灯是植物油灯,烧出来还有点微微的植物的香味。在乡下晚饭天不黑就吃了,为了省点钱,晚上不怎么点灯。
教乐司的地方,还是相当大的,除了吃饭的时候显的人多以外,别时都各干各的事也没显的人多。躺在床上睡不着觉,起来写诗吧,看明天能不能出去换点钱。没办法,缺钱。上次王八一给的银子除了车马费,一辰都给老爹了。不是不想回家,是身上没有路费,有路费也不会去,忒贵。
教乐司不用去赶早朝,啥时皇帝想听曲了,想看脱衣舞了啥时来宣,和后宫的妃子差不离,兴趣来了就来宣。
早上起来出了院子,两个站岗的道:“监正大人早。”
一辰:“你们早,辛苦了。”迎着晨风在街上慢跑了起来,起的有点早,街上行人也不多。长安城的街道都是笔直的,省的迷路。跑了一会,汗流浃背,就慢悠悠的往回走,天越来越热,买点硝石造点冰也许能造出来。就是没有白糖,摩揭陀应该有生产白糖的技术了,史书记载,李世民派人去摩揭陀取来了制糖技术。对了,唐曾应该在去摩揭陀的路上了吧。回来得割他一块肉尝尝,也许真能长生不老。摩揭陀也就是古代的印度。现在大唐人也吃糖,是麦芽糖,又叫饴,有个成语叫含饴弄孙,含饴就是吃麦芽糖的意思。
回到教乐司,喝了两碗稀粥,吃了半个饼,饼都是死面的,大唐还没有发面技术。一辰只记得用碱和矾可以发面,有空可要试试,这也是生存的门路不是。上午崔贵来了,给了他一首《水调歌头》让他去谱曲,反正咋唱都好听,崔贵一看词,就吧他给镇住了。
明月几时有
把酒问青天
不知天上宫阙
今夕是何年
我欲剩风归去
惟恐琼楼玉宇
高处不胜寒
起舞弄清影
何似在人间
转朱阁,低绮户,
照无眠不应有恨
何事长向别时圆
人有悲欢离合
月有阴晴圆缺
此事古难全
但愿人长久
千里共婵娟
崔贵看完,愣了一会,又看着一辰手里的一叠宣纸。一辰扬了扬道:“这些不适合唱作,我打算出去买的。”崔贵被雷得外焦里胡出去卖,最低贱的人才去做买卖,真是有辱斯文。
崔贵:“能让下官看一下么?”
“看吧,不要你钱。”一辰道。崔贵越看越心惊,这么好的诗拿去卖,实在是。。。。。。
崔贵:“监正大人,卖给下官两首,可否?”
一辰:“很贵的,本来我想卖五两银子一首,看在咱俩同朝为官,又志同道合,二两银子一首,五两银子给你三首,咋样够意思吧。”
崔贵的脸皮抽啊抽的,心道好吗,我月奉才五两银子。你一首诗等于我一月奉银。
一辰:“崔司长你要觉得不值,我。。。。。。”一辰还没有说完。
崔贵:“值,很值。这是五两银子,我拿三首。”
一辰接过银子道:“崔司长随便挑,保你物美价廉。”
崔司长挑了三首,有一首没名字。崔贵道:“这首怎么没名字?”
一辰:“名字自己想,我也想不起来啥名字。”诗好记,名字不好记。这货是真把名字给忘了。
一辰拿着诗去了朱雀大街,一辰前脚刚走,崔贵后脚就去了太极宫。
李世民看完诗词后问崔贵,“他真去卖诗了。”
崔贵:“是的陛下,除了《水调歌头》,这三首诗是臣花了五两银子买的。”
李世民愣了一会道:“你去户部多支一百两银子,他有什么诗都统统收上来。”
崔贵:“微臣遵旨!”==手机小说免费阅读器上线咯!超百万小说免费随便看,智能书架管理,喜欢的小说永远不会丢失!致力于打造更好的阅读体验。快来关注微信公众帐号xiaoshuokehuduan(按住三秒复制)下载免费阅读器吧。Ps:书友们,我是三观不正,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,支持小说下载、听书、零广告、多种阅读模式。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:dazhuzaiyuedu(长按三秒复制)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!